江南体育洞穴探險,是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極限運動項目之一。狹窄的洞口通往巨大的深淵,無止境的黑暗、未知的終點——但有人為這樣的神秘冒險而著迷,他就是重慶洞穴探險隊資深隊員李豫龍。李豫龍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龍哥”,14年來,他探過的洞早已數不清,“不多,就幾百個吧。”他對此輕描淡寫。李豫龍曾下到百米深洞穴幫當地政府搜尋紅軍遺骸,也曾去貴州深山尋找水源解決大旱,今年他又下到千米深的洞穴打撈垃圾……
李豫龍曾是深圳的一名教育培訓講師,也是戶外極限運動愛好者,時常去攀岩和探洞,參加了深圳的城市山地救援隊,參與公益救援活動。因職業關系在全國各地出差,他發現重慶可探的洞比其他地方更多,於是申請主要負責西南地區的教育培訓工作,利用“職務之便”給自己創造多次來重慶的機會。后來,他干脆從沿海搬到重慶定居江南体育,並參加了重慶洞穴探險隊。李豫龍告訴記者,重慶山多,還是全球喀斯特地貌最多的地區之一,石灰岩層厚,國內最深的豎洞前三名都分布在重慶地區,這對於洞穴探險愛好者來說可算是一大福音。
為什麼會被洞穴吸引?對李豫龍而言江南体育,與其說是因為在上升下降之間的心跳,不如說是在跟自己的內心進行對話,“某種情況下,洞穴像是一面鏡子,借助極致黑暗的環境,可以透徹地審視自己,映照出真實的內心。”
李豫龍特別喜歡這樣的時刻:在洞中將頭燈關掉,整個人挂在繩索上,讓它自由轉動。沉浸在伸手不見五指,沒有一絲一毫光感的“絕對黑暗”中。周圍萬籟俱寂,隻有偶爾水滴滴下的空靈聲音。他說,每到這時,就會感受到自己是如此渺小,渺小到足夠把一切都放下,跟生命進行一場對話。
絕大多數人並不喜歡、甚至懼怕洞穴,就是因為這裡的極致黑暗,但這恰恰是吸引李豫龍和隊友們的地方。“你踩下去的那一個腳印,從某個角度來講,可能是人類第一次踩在那個位置,也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現什麼。”這種未知在深深吸引著李豫龍。
亞洲最大的單體洞穴在越南,大到噴氣式飛機都可以停在裡面﹔最深的洞穴在歐洲,深到地下3000多米……說到探洞,李豫龍的眼睛裡迸發出光亮。
“洞裡的景觀太美了,難以用語言形容!”李豫龍說,洞穴裡仿佛是另外一個世界,裡面暗河涌動,怪石叢生,有花有樹,有水有生物,還有巨大的洞道和峽谷,唯獨沒有光。當佩戴的頭燈劃破洞中的黑暗時,能看到石花——這是一種方解石結晶,頂端細細的像針一樣,每一簇石花都是那樣玲瓏剔透又變幻無窮,這些石花一碰就碎,他們路過時必須小心翼翼﹔有石樹,分布在有滴水的地方,構成“洞穴森林”﹔還有流水沉積形成的石瀑,明明是凝固的,卻又似在流動……還有各種動物,如蝙蝠、洞鼠、盲魚……
洞中的物體都是以萬年、幾十萬年為單位生長的,遠遠超出人類對時間的想象。然而,李豫龍他們卻心痛地看到,有的村民會把鐘乳石敲掉,拿到古玩市場賣錢﹔有的探洞者假借保護為名,實則是為了賺取流量,對大自然絲毫沒有敬畏之心,進去后隨意丟棄垃圾,離開時一片狼藉……“目前國內對地下保護還缺少法律監管,因此我們探了一個洞后,不會跟外界說這個洞的具體位置,就怕后面的人進去破壞……”
李豫龍說,洞穴是有記憶的,記錄著人類的所有行為。一個腳印、一片垃圾,都會刻在洞穴中千萬年,讓后世嘆息。
2023年初,包括李豫龍在內的18名全國頂尖探洞高手,進入位於武隆天星鄉深1022米的氣坑洞——中國最深的豎井群清理垃圾,有7人下到地下720米深洞穴營地,將數百斤垃圾帶出,這也是國內探洞界首次大規模集體洞穴環保清理行動。
在地下720米營地,隻見各種垃圾種類齊全,探洞包、防潮墊、食品、氣罐、水瓶、繩索、電池……還有兩處集中排泄物。“基本上都是以前的探洞者留下的。”李豫龍說。打包好了垃圾,每個人拖著裝垃圾的大包,拉動繩索緩緩上升。
探洞使用的是單繩系統,探洞者需要利用一根繩索在洞內實現升降,結合地形與環境布置好繩索后,還要頻繁地切換使用各種上升器與下降器。同時,團隊又需要合作,幾個人在同一根繩索上像“一串蚱蜢”,繩距不過幾十米。上方人員不小心踩踏的落石,或者是行動遲緩江南体育,都容易造成事故,危及生命。李豫龍說,在探洞的過程中,最危險的就是落石。崖壁上的石塊稍不注意就會被蹭下去,所以他們必須盡量貼著崖壁,避免被落石砸中。有時候,危險也來自上方隊友不慎掉落的背包。
洞穴內的空間時大時小,遇到隻可單人通過的洞腔,必須將背包解下,讓包先“擠”過去,有時遇到包被卡住,則會耗費大量精力和時間。李豫龍拉動繩索,一下一下不間斷地往上升,每做一個動作,隻能上升大概30厘米。三四十公斤的重量挂在身上,又要不停攀爬,他有幾次在半空中感覺自己累得快要睡著了,就干脆挂在繩上,閉眼小憩片刻。“完全沒有后路,隻能往上走,感覺怎麼爬都爬不到盡頭。”第一天下洞,第三天清晨他們才回到地面。
對於在洞內留下垃圾的人們,李豫龍想說:“人,要對黑暗、對自然懷有敬畏之心,切忌抱著打卡、獵奇、玩票的心態從事洞穴探險,更不要糟蹋經過億萬年歲月而留下來的自然遺產!”
在李豫龍的探洞經歷中,有一件讓他感到最為自豪的事——曾在洞穴裡搜尋紅軍戰士的遺骨。
1934年底,為確保中央和中央紅軍主力渡江,一批紅軍將士壯烈犧牲后被敵人投入深井或洞穴。80多年后,桂林市灌陽縣啟動甑子岩洞穴紅軍烈士遺骸打撈工作。李豫龍和隊友降到百米地下幫助當地政府搜尋紅軍遺骸。雖然已過去多年,但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李豫龍內心仍久久難以平靜。
他們多次下洞,經過抽水、阻水、分流、清淤等一系列努力,陸續挖掘出被埋在土裡的30余具遺骸。李豫龍和隊友將遺骸小心包裹著放上升降機,緩緩升上洞口,讓他們重見天日江南体育。當法醫確認了這些都是紅軍遺骸后,李豫龍和隊友為先烈們舉行了盛大的祭祀儀式。
不久前,重慶洞穴探險隊獲得了被稱為“戶外奧斯卡”的金犀牛獎最佳戶外團隊獎,李豫龍驕傲極了。“20多年來堅守在洞穴探險運動一線,致力於洞穴探險在國內的普及發展,讓更多國人參與這項極限運動,也讓世人看到中國洞穴資源的豐富與壯麗,進一步探索地球未知領域……這支洞穴探險隊代表了中國民間探洞愛好者的勇敢與執著,在一個少為人知的黑暗世界持續探索,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個世界的窗口。”頒獎詞這樣寫道。
“其實洞穴探險也並非大家想象的那麼危險。每走一步,都會挂一個安全鎖,正因為看起來危險,大家的防護意識會提高很多,因此風險是相當可控的。”現在他的愛人和女兒也都很放心他探洞。李豫龍說,探洞不僅是對體力、技術和膽識的考驗,還要求參與者不斷學習水文、地質等科學知識。在熟練掌握探洞技術后,他和隊友們將好奇心轉向了科學領域。每次探洞,大家都會測量、收集洞穴內的各種數據,包括水文、洞穴生物、洞道走向、洞穴沉積物等等,也經常和地質隊、古氣候學家、昆虫研究者合作。
在我們所居住的星球表面之下,仍有95%的未知區域,數不清的洞穴、隱蔽的隧道、地下河流等待著人類的探索。李豫龍願意成為其中的一員,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探尋沒有止境。“有一天我也會放棄探洞。”李豫龍說,他未來終究會回歸家庭,但對探洞的熱愛不會放棄,那一份心跳代表了生命的重要階段。據上游新聞
在重慶合川,合陽城街道是一個單體樓院多、人口基數大的老城區,社會綜合治理情況復雜。為破解基層治理面臨的難題,近年來,該街道以黨建統領網格治理為抓手,結合“紅岩先鋒”變革型組織建設,連通線上“雲端網格”、線下“服務網格”,推動網格雲端化、治理精細化、服務精准化,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人民網重慶5月7日電 (劉新吾、馮文彥)近年來,重慶市黔江區把黑木耳等食用菌作為農民增收江南体育、助推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來發展,年生產黑木耳、猴頭菇、香菇等食用菌300多萬棒,年產值2000多萬元。時下,正是黑木耳採收季,村民們忙著採收、攤晾,確保增產增收。…
人民網重慶5月6日電 (記者劉政寧)5月5日,重慶破產法庭發布2022年度破產審判白皮書及十大典型案例。2022年,重慶破產法庭共受理各類案件2113件,其中新收1573件,舊存540件﹔審結1608件,共清理債務1304.21億元,盤活資產559.64億元。…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